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要闻 >> 正文

“风险警示板”再敲警钟A股能否随制度变革

2012-8-7 9:16:57 来源第六代财富网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3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呼之欲出的背景下,A股ST板块遭遇批量跌停。

  继建立、完善退市制度之后,设立“风险警示板”再度为充斥A股的“炒差”之风敲响了警钟。人们期待着,持续的制度变革能让投资者学会“用脚投票”,并通过压缩绩差股的生存空间,引领A股完成向价值投资的“结构转型”。

 

  “风险警示板”呼之欲出

  27日收盘之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就《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作为1个月前亮相的上交所退市制度完善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制度设计旨在通过对被予以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及其他重大风险公司实行另板交易,防范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风险,保障退市制度的切实执行。

  根据上述征求意见稿,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因暂停上市后恢复上市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因退市后重新上市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或因其他情形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股票,将被分别冠以“*ST”和“ST”标识,并进入风险警示板交易。退市整理股票的简称前冠以“退市”标识,自退市整理期开始之日起,在风险警示板交易30个交易日,期限届满后的次日予以摘牌。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为风险警示股票分别确定了1%的涨幅限制和5%的跌幅限制。这种“非对称”的涨跌幅限制,无疑强化了对这一特殊股票群体的风险警示效果。

  呼之欲出的“风险警示板”,在A股市场引发强烈反应。30日征求意见稿出台后的首个交易日,沪深股指双双下行。两市逾百只ST股和*ST股报收于跌停价位。

  对于ST股批量跌停情形,人们并不陌生。4月末,沪深证券交易所分别就主板退市制度完善方案征求意见,5月的首个交易日两市就曾出现过相似的ST股大面积跌停。而在去年末证监会表态提高ST公司重组门槛之后,这一群体更出现过一波“断崖式”的下跌。

 

  新规或助投资者学会“用脚投票”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认为,IPO市场化是为了实现“优者准入”,退市制度的完善则是为了达成“劣者必汰”。作为市场化改革的两个阶段,前者让市场源头活水不断,后者注重清理垃圾,有利市场新陈代谢。

  在此之前,创业板和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已相继出台。而此番上交所“风险警示板”设立在即,将为那些“将退未退”及存在重大风险的股票戴上“紧箍咒”。

 

  董登新表示,上交所的风险警示新规进一步细化了新退市制度的可操作性,更加人性化地搭建了垃圾股退市的“死亡通道”,并为新退市制度(尤其是1元退市标准)提供了配套措施保障。“这一新规是A股市场的重大利好,也是垃圾股的重大利空。”董登新说。

  事实上,新规的意义绝非仅仅着眼于制度体系的完善。由于长期投资理念和分红文化的缺失,长期以来“低买高卖”成为A股主要的获利模式。依靠重组消息而往往股价一飞冲天的垃圾股,成为投机者们“讲故事”甚至“编故事”的绝好对象。在偏听偏信、盲目跟风的过程中,许多普通投资者曾付出惨痛代价。

  上交所“风险警示板”因此被视为向“炒差”者敲响的又一记警钟。

 

  根据新规,风险警示股票盘中换手率达到或超过30%的,上交所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对其实施盘中临时停牌,停牌时间持续至当日14:55;同一账户或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多个账户,当日累计买入的单只风险警示股票,数量不得超过50万股。

  在利用换手率和买入数量限制抑制绩差股炒作空间的同时,新规采取了更为醒目的非对称涨跌停板制度。董登新表示,在鼓励垃圾股股价主动向下回归的同时,这一制度将完全颠覆传统炒差手法及炒壳重组游戏,让“1元退市标准”发挥更大功效,并让投资者真正学会“用脚投票”。

 

  制度完善能否引领A股“结构转型”

  进入2012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变革的密度与力度前所未有。从改革发行制度、退市制度实现优胜劣汰,到完善分红制度强化回报意识,再到多举措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管理层不遗余力,试图引领A股摆脱投机氛围,重回价值投资的正轨。

  然而,与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同步,A股也在“阵痛”中屡现低迷。就在本月,上证综指不仅跌破年内低点,更再度改写自2009年3月以来的收盘新低。

  不过,在持续的低迷之中,A股市场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按照收盘点位计算,今年前7个月上证综指累计跌幅达到4.09%,而汇聚两市众多大盘蓝筹的沪深300指数仅微跌了0.3%。这或许是一个信号:在制度的引导下,A股正在显现向蓝筹主导的“转型”迹象。

 

  事实上,许多机构也认为,在经济、政策、流动性、盈利处于“拐点”的背景下,下半年市场“向上空间”大于“向下空间”,且结构性机会可能更多地存在于蓝筹股之中。

  人们或许可以期待,伴随持续的制度变革,资本的目光能更多地投向被视作“经济脊梁”的蓝筹股,从而推动A股市场在震荡调整中完成自身的“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