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统计 >> 正文

10月解禁市值重上千亿 创业板解禁大潮延后

2012-10-8 9:24:16 来源第六代财富网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10月份解禁市值重上千亿元,较9月环比增近五成,其中市场最为担心的是10月底首批创业板 “大非”的解禁。不过,日前已有不少创业板公司大股东宣布了延长限售期的承诺,创业板也因此大涨了两日。但业内人士分析,这只能在短期对市场恐慌情绪起到大缓解的作用,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解禁股的巨大压力。

  据统计显示,10月份两市共有70只个股涉及限售股解禁上市,数量为113.27亿股,以9月29日收盘价计算,10月份解禁总市值为1081.4亿元,较9月份环比大增了48.5%。从全年看,10月是四季度“解禁洪峰”最小的月份。但10月非股改限售股占比提高,首发、增发等部分的非股改解禁市值为1079.4亿元,比9月增加64.6%。

 

  “从整体情况看,和9月份相比,10月份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家数减少近一成,股改限售股解禁市值环比减少九成多,非股改限售股解禁市值环比增加六成多,交易日数减少,单日解禁压力环比增加七成多,单个公司的解禁压力环比增加七成多。”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分析。

  双节过后的首周,两市共有19只个股涉及解禁上市,数量为17.8亿股,市值达174亿元。虽然首周在10月份的各周解禁中规模算小的,但与节前9月份的最后一周6.9亿股、56.9亿元的数量相比,节后首周的解禁规模可谓庞大。解禁日期集中在10月8日和12日这两天。其中徐工机械的解禁量最大,有10亿股、108亿元市值的解禁,占当周解禁总量的62%。考虑到本次解禁的限售股均为控股股东持有,预计其遭到减持可能性不大。

  在解禁时限临近之时,9月27日,32家创业板公司发布公告称大股东主动延长股份锁定期,共涉及27.83亿股。据深交所数据显示,2012年底以前共有36家创业板公司限售股解禁,实际可流通股股份9.47亿股。这意味着10月底创业板公司“大非”解禁高峰将随着锁定期的延长而推迟。

 

  三季度末机构重演创业板大逃亡

  机构一改一季度末对创业板个股大力减仓态度,二季度末重新选择了大量增仓和新进,而其积极买入的态度曾导致创业板指一度超越大盘近9个百分点 ,但在创业板三季度业绩预期下滑且大非解禁压力下,9月11日以来的暴跌暗示机构正积极从创业板中撤退。

 

  机构二季度大幅加仓创业板

  一季度期间,因对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速存在大幅下滑的预期,机构一季度末对创业板股进行了大力减仓,持股数量由2011年末的267只减少到218只,其中涉及增仓的仅57只,减仓的达155只。不过,随着创业板公司在4月份公布了一季度数据及中期业绩预告 ,显示整体净利率和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要好于预期,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下降的幅度有所减缓,而与此同时,因普遍乐观预判经济下滑增速将在二季度环比见底、三季度同比见底,以及三季度中小企业仍将会获得国家对小微企业和涉及新兴产业公司的扶持优惠的利好预期下,机构选择了在二季度期间重新大量买入创业板个股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机构所持的创业板股,除53只个股出现减仓外,有156只个股出现增仓,此外,还新进了82只个股。

  从表1来看,虽然4家机构因各自实力原因在持股数量上有所差别,但从增仓和大量新进的态度来看,机构资金在二季度末是一致看好创业板的,这是创业板自开板以来极少有的机构资金同心现象。整体看,机构在二季度末持创业板个股总数已由一季度末持股家数218家攀升到300家,占6月底的332只创业板个股的90.36%,相较一季度末持股占比提升了19个百分点。

 

  抱团目的只为规避不入流

  从二季度末机构持股结构来看,300只个股中有260只是被两家或两家以上机构共同持有,其中有69家公司吸引了超过20家机构资金抱团。表面上看,这种抱团态度使得机构在三季度期间既能领涨又能抗跌市场,但事实是这样吗?

  数据显示,在7月2日至9月10日大盘下跌4.02%的情况下,创业板指数上涨了4.55%,超越大盘近9个百分点,机构持有的300只个股在此期间有171只获得正收益,涨幅在20%以上的达到42只,朗玛信息 、苏大维格 、中威电子涨幅甚至超过50%;不过,在9月10日至26日大盘下跌6.12%的背景下,创业板指跌幅却达到了13.71%,远超大盘逾7个百分点,在300只个股中,能够实现上涨的仅有梅泰诺和智飞生物 ,分别上涨了3.14%和2.82%,而跌幅在20%以上的高达38只,高新兴 、和晶科技 、星星科技的跌幅甚至超过27%。

 

  从个股表现分析看,其好坏几乎与介入机构家数多少关系不成正比,机构资金抱团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抗跌和领涨,更多地只是为了赶潮,规避不入流。其往往在上涨时因不愿意为其他机构抬轿而成为制约上涨阻碍,下跌时却又因不愿意成为垫脚石,跟风抛盘助推下跌加速。

  数据显示,在7月2日至9月10日上涨期间,涨幅超过30%的前19只个股中,有20家机构资金介入的只有4家,绝大多数表现好的只有少数几家资金持有;而在持有机构数量在40家以上的前20只个股中,期间能够实现上涨的只有6家,而跌幅超过10%却有9家;同样,在9月10日至26日下跌期间,相对抗跌且跌幅在5%以下的21只个股中,介入机构在20家以上的只有3只;而在领跌的前20只个股中,机构介入家数在20家以上的却达到8只;而在机构介入数量在40家以上的前20只个股中,跌幅超过在10%以上高达15家,而其中跌幅超过同期创业板指数跌幅的也有8家。

 

  机构在三季度末上演大逃亡剧目

  虽然在一季度末,机构因对创业板公司业绩预期悲观而进行了一定幅度的减仓,只将有限精力集中在机械设备、信息服务、医药生物、化工等几个大的行业中,但到了二季度末,由于预期的改变,可以看到机构持股也是全面开花,9成以上的创业板股都被机构囊括。

  不过,从表2来看,机构选择增仓或新进个股大部分仍主要集中在一季度末所集中持有的那几个行业中,无论从持股股数还是行业中的个股数量,加仓最大的仍集中在机械设备、化工、信息服务、电子和医药生物中。从行业指数在三季度期间表现看,在7月2日至9月10日期间,行业指数中能够实现上涨的5个行业体现在创业板中恰好就有被机构重仓的信息服务、电子、医药生物;悲催的是,在9月10日至26日暴跌期,跌幅最大的电子、机械设备、信息服务业也恰好都是机构的重仓行业。从历史经验来看,在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出现异动的行业,往往反映出机构下一季度的建仓或调仓方向。如今年3月份行业指数表现相对抗跌的餐饮旅游、食品饮料、房地产等行业,在二季度期间恰恰成为机构重点增仓和新进的行业。如今,医药生物板块近期显得相对抗跌,且未来具有一定的业绩想像空间,因而有望在四季度成为机构加仓的对象,而近期突然暴跌的电子、机械设备、信息服务业则极有可能在三季度末被调仓或减仓。

 

  考虑到创业板个股在9月10日至26日大幅下跌期间的表现异常,从近20日的资金流向来看,在交易的349只创业板股中有292只出现资金净流出,而从创业板的行业资金流向方面,净流出最大且放量的恰恰是机构二季度重仓的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子、信息服务、化工等行业,在经济未见好转且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预期未见好转的背景下,估值仍高估的创业板个股有被机构近期大力减仓的倾向。三季度末,机构正在重演一季度末在创业板上演的集体大逃亡剧情。

  创业板也可能出现“仙股”

  市场本在担忧创业板解禁洪峰来临之时,创业板公司集体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将推迟减持计划。

  “这只是一个短期行为,大多是承诺2012年年底前不减持,而不是未来一年之内。”广东瑞天投资总经理李鹏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采访时表示,只是暂时缓和了解禁压力,创业板未来仍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财商》:你怎么看首批创业板公司解禁后可能的减持行为?

 

  李鹏:虽然都到10月30日解禁,但减持的时间不一定很集中,可能比较分散、陆陆续续的。大部分公司股东不会选择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套现,可能会选择市场环境好、成交活跃的时间来卖出。不过也可能有的公司会借这个机会,形成一种“诱空”动作,以便从二级市场上买更便宜的货。

  从目前来看,首批创业板公司多是高价发行,现在虽然下跌了不少,但整体估值还是偏高,所以其股东减持套现冲动还是比较强烈。

  另外,创业板上市后有一些股东的股份是“代持”的,可能不一定是自己持有的,而是帮一些上市关键人员代持的,所以即使公司本身发展前景不错,可能也会有一部分套现行为,这并不一定是大股东的真实意图,而是大股东背后的股东的抛售。

 

  所以,综合来看,我认为可能只有极少数公司经营不错、持续成长性比较强,大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看好,才不会有减持计划。但可能只是个位数的比例,大多数公司股东预计都会减持套现。

  《财商》:一些公司也都纷纷发布公告延长解禁时间,这个问题你如何看?

  李鹏:大多数都只是延长到2012年年底,其实只是三个月的时间而已,这可能是迫于外部的一些原因,延长解禁时间较长的比较少。

  即使将解禁时间延长较长的公司,我觉得也应该区分来看。可能有一部分确实是因为大股东认为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不错,愿意自动延长股份锁定期限;有的也可能觉得短期内公司股价下跌太多,只是一种护盘行为。

  在香港“仙股”很多,其中大多是因为大股东套现后,公司处于空壳状态。我觉得未来创业板也会有出现“仙股”的可能性,很多大股东套现后重新发展另一个公司,或者不再进行实体运作,进行资产转移等,这些未来可能都会发生。

 

  《财商》:你如何看目前创业板的整体估值水平,是否仍然偏贵?

  李鹏:估值肯定是总体偏贵的,如果从总市值的角度来看更夸张。一家销售规模只有2亿~3亿的公司,市值可能已经达到几十亿,又或者销售规模十几亿的公司,市值可能超过百亿。所以如果通过收入规模对比市值规模来看,很多公司都是偏贵的。这也是造成很多大非主动套现的原因,因为资产规模并不值这么大体量的市值。

 

  《财商》:那你怎么看创业板的投资价值?

  李鹏:我觉得不一定要用单独板块的概念,未来A股将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大部分公司可能都会处于价值回归的状态,但只有极少部分会有一定机会。因为目前整个A股剔除银行、中石油和中石化外,整体估值仍然是偏高,这就注定了大部分股票都要面临价值回归,不一定是创业板的独有现象。

  创业板公司覆盖的领域、细分行业也很多,所以更适合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现在首批创业板公司上市已经满3年,那么可以看看这三年业绩持续性如何,是一直稳定还是波动很大。如果业绩波动很大,那么这种高估值未来并不一定能支撑住。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一些不错的公司出来,由小公司慢慢长大,但这还是需要更多的耐心来持续跟踪和验证。

  对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如果没有3~5年很难观察出其企业文化如何、治理结构怎么样、核心领导人的作风如何以及企业诚信度如何等,这都需要投资者耐心观察。我觉得未来创业板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持续的增长性是最关键的,这都需要时间来验证公司的真实性和水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