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国际要闻 >> 正文

中美经贸:你中有我

2012-2-13 9:01:40 来源第六代财富网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中国农历新年前夕,美国首都华盛顿康涅狄格大道上的希尔顿酒店里洋溢着一派喜庆气氛:电子显示屏上播放着题为“欢迎”的中文旅游节目介绍,大堂内一条金黄的布龙上下翻舞,引来阵阵掌声。这是这家百年老店专为中国龙年春节举办的庆典活动,旨在让作为其客源增长重要来源之一的中国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今冬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消费不振情况下,中国游客给美国旅游和消费业带来了一丝难得的暖意。据统计,中美双方旅游交流规模已经从2006年的235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308万人次,年均增长7%,而中国赴美游客人数则年均增长近15%。

  “中国元素”无处不在

  希尔顿酒店的春节庆典只是中美经贸关系日益深化的一个缩影。经贸往来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它所带来的不仅是商品货物的流通,更有人员往来和文化交融。

  如今在美国各地的商场、旅馆、饭店里,遇见中国人可谓司空见惯,甚至在一些街角小店也不乏中国人的身影。与华盛顿一河之隔的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有一家美国总统奥巴马光顾过的雷氏汉堡店,记者在这家店的墙上看到一幅扎着许多彩色大头针的世界地图,上面中国的位置已被针扎满。一问才得知,顾客习惯用大头针在地图上标记自己来自何处。服务生说,如今店里几乎每天都有中国顾客光临。

  “喜欢哪款钻戒?订婚用还是结婚用?”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李斯堡小镇的奥特莱斯购物广场,ZALES珠宝店中文导购王女士一看到记者进店,就马上热情地迎了上来。身为华裔美国人的王女士对记者说,近年来中国顾客已成为美国奥特莱斯的一大新增客源,中国人的购买力令美国商家印象深刻。

  在这个奥特莱斯里有中文导购的商家可不止这一家。“您好”、“欢迎”也已成为这里许多商铺本地店员必学的中文问候语。为了招揽中国顾客,一些商家直接在货架上贴上中文标注,写明价格、折扣、促销活动等信息。据美国政府统计,中国游客在美国人均消费高达6000美元,每65个中国游客就可创造一个美国就业机会。

  除了随处可见的中国人身影,中国产品在美国更是无处不在。无论是在闹市区的梅西百货店,还是在郊区的工厂直销店,货架上很大一部分商品都产自中国。过去“中国制造”一度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而如今许多高档电器和高档名牌产品也开始由中国制造。

  中美经贸互补融合

  中美经贸关系在过去数十年来迅速发展,举世瞩目。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处于产业链两端的中美两国在经济方面实现了良好的互补和融合。正如美国机械产品制造商卡特彼勒首席执行官道格·奥伯黑尔曼所说:“中国需要美国,美国同样也需要中国。”

  卡特彼勒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达到历史最高的172.43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销售额同比增加50%,而中国销量就占亚太地区销量的1/4。奥博黑尔曼说,为节省运输成本、开拓当地市场,美制造企业倾向于在中国设厂就地生产和组装设备;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也有助于促进美经济和就业,因为还有大量工程技术工作、零部件制造和多数知识产权产品仍留在美国。

  同样依赖中国市场与中国工厂的还有当前全球股票市值第一的美国苹果公司。该公司去年人均利润高达40万美元,超过金融业的高盛、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和信息产业巨头谷歌。这些巨额利润来自于苹果公司销售的7000万部手机、3000万台平板电脑和5900万件其他苹果产品,而这些产品几乎都是中国制造,且在中国市场热卖。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问苹果公司前总裁乔布斯,为什么这些制造业工作不能留在美国。乔布斯的回答很直接:“这些工作回不来。”诚然,中国工人劳动力成本比美国低,但这并不是吸引苹果公司的最主要因素,苹果看中的是中国完善的供应链及强大的生产能力。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中国也正作为一个重要出口市场,受到美国出口商的青睐,尤其是大宗农产品。据美国农业部统计,在截至去年9月底的2011财年里,美国农业出口额达137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而中国首次成为美国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出口额接近200亿美元。

  从农业到工业、从运输业到服务业,中美经济融合度正不断加深。目前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首要进口来源地。

  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罗迪对记者说,中美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在当前欧元区债务危机给全球经济前景蒙上阴影的背景下,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更应该深化合作,相互协调,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