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证券要闻 >> 正文

债市抽血股市承压

2011-12-29 16:04:57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平安再当“抽水机”

  12月20日,中国平安发布融资方案,拟向A股市场发行260亿元可转债。据悉,本次拟发的260亿元可转债期限为发行之日起6年,可转债票面利率不超过3%,可转债在发行结束后满6个月就可进行转股。中国平安表示,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

  可转债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之下,可以被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而到期之后又可以分到利息,所以对投资者而言,可转债是“保证本金的股票”。

  对于中国平安发债的消息,平安集团首席财务官姚波表示“可转债对股东摊薄效应和整个市场影响将是温和的”,但事实上市场反应并不温和。在平安推出260亿元可转债当日,其实市场还有其他利好消息,比如地方养老金投资股市等。不过,在平安的巨额融资计划出笼之后,股指调头向下,21日股市创出2149点的年内新低。而当日沪深股指大跌的同时,平安A股最终收跌5.2%,收报34.43元,成为午后砸低大盘的主力军;平安H股跌逾3%,收报51.5港元。

  中国平安此次发债也遭受到了市场的质疑。分析人士指出,本次中国平安最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方,在于其刚在今年6月份通过H股定向增发融资162亿元,几个月之后又要继续融资260亿元,不禁让人怀疑其再融资的真实动机。还有人士指出,作为一家资本密集型的企业,中国平安还是应靠经营获益提升资金实力,不能动辄向市场融资,否则难以让投资者长远看好。更有人士担心平安此举会引发连锁效应,可能导致别的金融企业竞相发债融资。国海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张志林认为,一方面,虽然这次再融资金额不如2008年的千亿计划,但性质是一样的。他认为,就像前几年银行竞相融资一样,平安这种做法有可能会形成攀比,因为平安融资了,资产质量提高了,其他保险公司如果不相应融资,就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

  上市公司今年发债毫不逊色

  中国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2011年最后一周,9家公司等待过会。据统计,今年上会IPO达到了创纪录的343家,其中有近300家成功过会。截至今年11月底,以IPO宗数计算,深交所IPO宗数位列全球证券交易所第一,以融资额计算,深交所全球第二、港交所全球第三、上交所全球第四。而相比股票融资,今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债规模也毫不逊色。

  除了中国平安,在过去一周又新增两家公司公布可转债发行预案,分别是中信海直和南山铝业,规模总计66.5亿元。而截至12月9日,2011年已累计有9家公司发行可转债,规模总计413.2亿元。另有11家上市公司公布可转债发行预案,规模总计718.87亿元。有8家已经获股东大会通过,规模总计645.05亿元,另有3家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

  统计显示,今年发行的9只可转债中,石化转债的规模高达230亿元。此外,今年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共计357只,粗略计算,其规模高达5500亿元。其中,发债规模超过百亿元的公司共有10家,银行股占据了8席,规模最大的是建设银行的400亿元,农业银行的500亿元。在非银行股中,中国中冶、中煤能源发债分别为100亿元和150亿元。

  近期,除了中国平安,银行类上市公司可能将进入一个密集发债期。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12月19日接到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同意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5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债券。公告称,民生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所募集资金应全部用于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与民生银行相似,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也都向监管部门申请发行小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不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已获银监会批准,目前都在等待央行的审批。此外,深发展、杭州银行也分别公开表示,已向监管部门提交了申请。这5家银行合计发行扶持小微企业金融债1380亿元。

  扩容压力仍将继续

  源源不断的新债券发行预案,也预示扩容压力仍将持续。

  上市公司再融资阵地已从股权融资转向了债券融资,其中原因很简单,因为今年股市表现不佳,尤其是到了下半年,大盘跌得过猛,增发配股融资都不是好时机。不过,债市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冲击仍然不容忽视,至少,今次平安发行可转债,最低限度都会在心理层面上造成影响。而就银行类上市公司而言,值得一提的是,从已披露融资计划但尚未执行的数据看,上市银行目前至少有2000多亿元缺口待补。

  研究人士指出,投资上市公司债券的主要为基金、保险等机构,按基金17%~20%仓位估算,债基总规模也需扩大50%以上方能承接。但实际情况是,债基目前面临年底的排名压力和纯债市场的回暖,在股市整体震荡下,债基的加仓动力并不强。因此,债市目前仍供大于求。

  不过,从管理层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发债可能将是方向。近期,据媒体报道,证监会日前已正式发文成立债券办公室,以配合证监会大力发展交易所公司债和其他固定收益类创新产品的既定政策。客观而言,将发债作为A股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途径,显然有利于减轻股市面临的再融资压力。目前A股市场的发展面临这样一种困境:一方面,从社会融资的角度来看,还要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但另一方面,A股承受的融资压力已成难以承受之重,尤其是再融资的压力甚至远远超过首发融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发债显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通过发债,不仅可以保持甚至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有利于减轻A股再融资的压力,同时还能让更多的公司实现首发融资,分享股市资源。通过发债融资,还可以减少上市公司的“圈钱”心理,增强上市公司的回报意识。毕竟发债与发股不一样,债权融资是要支付成本的,不仅要还本,还要付息。这与股权融资的“不要白不要”有着明显的区别。通过发债融资,也可以增强上市公司资金使用的计划性,改变“大手大脚”的花钱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