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私募交流 >> 正文

私募基金研究员沦为炮灰 裁员过冬首当其冲

2012-11-20 13:26:02 来源第六代财富网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一家私募经营困难时,裁员成为一种不得已之举,私募研究员往往首当其冲。

  证券时报记者日前拜访一家位于上海民生路的阳光私募,看到该私募公司里只剩下三位合伙人、一位前台和一位打扫卫生的阿姨。该私募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公司现在没有研究员。原先有两位研究员,但数月前已裁掉。“比如钢铁行业几年内可能都没戏,没必要花费一个人力一直盯着一个钢铁行业研究。”

 

  私募行业危机还在蔓延,今年10月全国共发行33只 阳光私募信托 产品,创2011年以来月发行量的新低。2012年以来,提前清算的阳光私募基金已达到105只。日前上海、深圳的一些一线私募也在纷纷裁员。

  除受股市低迷的冲击,由此而产生的私募研究员价值何在的问题更令人深思。目前私募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私募研究员的成长和发展路径并不清晰。卖方研究注重的是逻辑性,是在卖观点和想法,买方研究注重的是效果。尤其是,私募倾向于推荐能即刻赚钱的股票,而这种功力并非几年工作经验所能积累出来。

  人才的培养往往涉及公司稳定乃至行业的发展,但目前国内私募公司很难有三年五年发展规划,往往是过了今年再看明年。一位名校研究生在公募的发展路径是先做三年研究员,之后再任两年基金经理助理,经过五六年后就可以管理一只基金,然而在阳光私募行业,研究员成长路径并没有这么顺利。

 

  一些有所谓公募框架的中大规模私募公司,其与公募相似之处仅体现在销售服务方面,而非投研体系和人才梯队建设上。在一家 阳光私募公司 中,由研究员做到基金经理乃至合伙人,几乎是镜中花水中月,即使做到基金经理,名义上管理一两只私募产品,投资的最终决策权很多时候还是掌握在老板手中。

  私募研究员转行也非易事。公募行业不接纳私募投研人员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原因在于往往研究员对自己研究的行业和领域有延续性,但公募行业监管很严,假如一位研究员跳到公募后推荐的股票是其在私募时曾经推荐过的,这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利益输送问题很难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