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证券要闻 >> 正文

“新股热”导致多输局面

2012-1-9 10:29:36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打新、炒新历来是A股市场的特点。虽然几经改革,但是新股热度不减。

  根据财汇统计,2011年A股上市发行282只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涨幅为21.08%。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一年间的跌幅分别达到了21.7%和28.4%。

  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打新赚钱的原因是二级市场一直在为新股支付高价格。简单平均统计,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2006年6月—2009年7月,按新股首日上市的收盘价计算,中小板收盘价市盈率平均约为70倍,主板收盘价市盈率平均约为57倍;2009年7月后不再对价格进行窗口指导至今,中小板新上市公司同样口径计算的市盈率约为71倍,主板约为51倍。

  “无论发行定价高低,二级市场近六年来一直在为新股支付大致相同水平的高价格,二级市场的新股成本长期处于高位。同时,新股上市交易一段时间后,特别是在交易60天后,价格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而伴随二级市场中股价不断下跌,越来越多的新股加入到了“破发”行列。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2011年“破发”新股多达77只,占发行新股的27%,而这一数字在2010年仅占7%左右。

  朱从玖认为,“新股热”是非理性现象,伤害了股市健康发展,影响改革的效果,缺乏经验和风险意识的参与者伤痕累累,甚至机构也深受其害。“新股热”增加了拟上市企业粉饰业绩的冲动,降低资本市场服务于经济的能力,监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代客理财的资产管理机构、分析研究人员以及中国上市公司饱受批评。从全局来看,除了少数人获利外,“新股热”导致多输的局面,十分有害。

  制度设计留下了后遗症

  新股发行问题,表面看来是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金额的“三高”问题,但深究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制度设计留下的后遗症。

  历史上,融资方式的创新催生了资本市场及其发展,但同时也埋下了爆发经济危机的种子。我国的资本市场创新也不例外,它只是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特有的部分问题,在这些创新过程中也同样蕴含着新的不确定风险:资本市场功能定位风险。

  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最初是为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革起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明确产权关系、完善治理结构的目的,同时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解决转制过程中所需的资金问题。

  在上世纪90年代从业人员考试用的《证券市场知识读本》的前言里,证券市场为国企改革服务的定位非常明确。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我们的市场是一个非市场化起步的产物,立即转为完全市场化并不现实。所以应当逐步实现市场化,渐进式的改革是最优选择。”

  由于制度设计问题,中国的股市更多的是偏向融资者,它的好处是让企业得利,支持其发展壮大,吸引上市资源留在A股;不利之处是投资者可能成为纯粹的奉献者。

  而这样的定位只有在股票市场发展初期,利用大量交易者的不明就里或者投机者天生的逐利性才能够得以实现。

  在李大霄看来,这是涸泽而渔的方法,长此以往会造成证券市场吸引力降低,并不能长久。

  而偏向投资者的好处是让投资者得到价廉物美的股份,让投资真正得到实惠,让投资股票成为稳定的、保值增值的工具,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或者投资资金进场;不利之处是股票市场对拟上市公司的吸引力下降,上市资源会渐渐流失,国内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吸引力下降的风险也会增加。所以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才是根本。

  投资者最大信心在于回报

  股市对于投资者最大的信心在于回报,没有回报的股市,恐怕只会是融资者的天堂,而成为投资者的“滑铁卢”。

  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系副教授费一文认为,股市对于投资者的回报无非是股价和分红两种形式。设置合理的分红制度,让股市的赚钱效应不再局限于股价的波动,是从根本上增加股市“吸引力”的方法。

  虽然分红制度如何设计,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一样,困难重重并且需要市场检验,但是吸引投资者而不单单是融资者的方向非常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近期连续出台政策,对上市公司分红、创业板退市制度、市场违规行为等进行制度上的改革,无疑对改变A股目前的现状、提振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资本市场自身制度建设以外,作为反映实体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实体经济的好坏是决定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经济运行信心的基础。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建平认为,股市经济是构建在实体经济之上的虚拟经济,其最终的信心仍需要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撑。从政策层面来看,能动用的工具有限,比较现实的选择只能是暂时在银行信贷方面下工夫,应对信贷更加细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为实体经济输血打气。如果市场对于实体经济没有良好预期,股市的信心无法真正恢复。

  相关观点

  成思危:

  中国股市发展 需解决四大问题

  经济学家成思危7日在第十六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中国股市从宏观角度看进步不小,从微观角度看问题不少。中国股市发展需要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市公司质量、投资者素质、监管等四大问题。

  成思危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新的转变。实际GDP增长率不能完全代表经济基本面的好坏,因为GDP增长说明经济发展的速度,而非经济增长质量。衡量经济增长质量,需要考虑劳动生产率、资金效率和环境成本。他认为,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人均劳动生产率仍然很低。美国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是每年18万美元,中国则不到20万元人民币。在资金效率方面也比较低,2009年投资增长30.1%,GDP增长9.2%,资金效率是0.3%,而理论上至少应该是0.7%。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考虑速度和质量,质量甚至更重要。

  谈到上市公司,成思危说:“上市公司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股市可以给个人创造财富,但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他认为上市公司的回报率应该高于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平均指数,“这是投资者最低的要求,也是上市公司融资的最低手段。”

  成思危批评了机构投资者追求短期效应的做法。他说:“股市需要长线的机构投资者。”他同时指出,股市监管应该遵循“合法、依法、合理、适度、有效”的原则。对于虚假信息、恶意操作事件等一定要依法严惩,“不严惩这些违法上市公司实际上就是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