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私募交流 >> 正文

“阳光”下的潜规则 寄生私募盛行

2012-7-13 13:38:17 来源第六代财富网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借道信托的阳光私募为私募这一群体找到“阳光”的生存方式,因此可算A股市场的一大进步,但是披着“阳光”外衣的“寄生私募”,却隐藏着灰色的故事。

  近期被爆出董事长张超涉嫌内幕交易在逃的上海紫石投资应该是“寄生私募”里比较坦白的一家。

  上海紫石投资官网上的投资流程里有这么一条:为了保证研究质量,我们也十分重视和卖方研究员保持交流和沟通。公司内部建立起重点券商重点研究员“一对一跟踪机制”,强制规定内部人员与相关研究员的沟通频率。

 

  无独有偶,在深圳明华信德投资管理公司的投研路径里,也明确写着“为了有效利用关联行业研究的相关性,提高研究的效率,研究部由两名资深研究员专门研究国内大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挖掘个股投资机会”。

  但是类似紫石投资和明华信德投资这样堂而皇之地将依赖券商、公募的投资行径公布于众的私募只是孤案,多数私募官网上显示的是诸如坚持价值投资、“自上而下”的策略配置与“自下而上”的公司选择相结合、不跟风炒作等看起来稍显正统的投资方式。即便如此,私募依赖券商、公募等的现象却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表面上,私募与券商、公募有正常的研究服务往来;暗地里,也有打擦边球的通道借用,甚至还有公募帮忙接盘、券商帮助推广等行为。”一位私募人士表示。

 

  七股“沾上”紫石

  对于与紫石投资交易存在高度吻合的某公募,众矛头指向了华富基金,但也有人怀疑是另外一家规模更大的基金公司,至今尚无定论。

  紫石投资成立于2007年4月,2010年6月-2011年9月共成立了5只私募产品,并因紫石一期在2011年创出35.98%收益率而一战成名。

 

  与紫石投资涉嫌内幕交易相关的个股到底有哪些?

  本报记者查阅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发现,紫石投资的实地调研主要集中在2011年5月-8月,自2010年以来共调研了7家上市公司,包括电话会议和实地调研,几乎全是跟公募或是券商研究员的联合调研。

  被紫石调研过的上市公司分别是大东南、华东科技、金融街、上海莱士、四维图新英特集团云海金属,调研日期分别为2011年7月22日、2011年6月2日、2011年8月23日、2011年8月30日、2011年3月22日、2011年4月25日和2011年2月15日。

  巧合的是,在紫石调研过后的4只股的股价短期内要么大幅上涨,要么隔几天就除权除息,或者有定增、涉矿传闻。

 

  去年7月22日,紫石投资跟江苏高科投资同日调研了大东南,当时正值大股东三年限售期解禁前夕。三天后,其大股东追加了限售期承诺,同年8月10日,证监会也批准了其定增申请。

  紫石投资的陈希与农银汇理的凌晨于去年6月2日实地调研了华东科技的生产经营状况,大约两个月后,华东科技也发布了定增报告。在华东科技2011年年报里,紫石超越便成了其第10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数176.5万股,占比0.49%,今年一季度其已不在十大股东之列。按股价走势看,紫石超越很可能已割肉出局了。

  四维图新更是蹊跷。去年3月22日,紫石投资与大成、长盛、银河证券、高华证券、光大证券、瑞信方正、东方证券、中信建投、建信、华商、泰信、国金基金、中信证券、民生证券、兴业证券、华宝兴业、广发证券、渤海证券等30多家机构对四维图新进行了调研。16个交易日后,四维图新实施了10送2派1.5的分红,这期间股价一直呈下跌趋势。

  四维图新除权除息当天,中信建投的吕江峰和国金证券的李伟奇便分别发布了《一季度开门后,继续快速增长》和《力排众议,四维图新一季度超预期》的报告,均维持买入评级。四天后,东方证券的王天一发布了《进军Telematics,布局车联网》,维持“增持”评级。

 

  去年4月25日,紫石投资与东方证券、中海基金、浙江易恒投资、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去英特集团进行实地调研。5月5日,东方证券的庄琰和李淑华针对英特集团做了《软硬件实力较强力争区域领先》的研报,表示“股价已有较大涨幅将保持关注”。

  去年5月5日,英特集团收盘价为12.04元/股,5月19日该股便飙升至16.95元/股,是3年多来的最高点。5月20日,国都证券的潘蕾还发布了《建设金华物流中心夯实现代化物流基础》的研报,维持“短期-推荐,长期-A”的投资评级。哪曾想,5月20日后股价开始跌跌不休,现在的股价只有8.6元/股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该股在去年5月份一度传出涉矿信息,后被公司澄清。

  跟踪券商研究员

  私募的研究力量薄弱已成为业内共识。翻看各私募网站的官网或介绍,一些中小私募的投研团队加上基金经理也就三四个人。

 

  “大部分私募的规模比较小,研究能力薄弱,可能只在主要行业安排有研究员。据我了解,私募研究员很少有出去实地调研的,即使出去,也可能是在券商提供的研究报告基础上去的。” 研究员彭晓武表示,但长期价值投资的公司还是要调研的。

  正处在风口浪尖的紫石投资对券商等外部研究员的依赖达到了极致,不仅在内部建立起重点券商重点研究员“一对一跟踪机制”,还强制规定内部人员与相关研究员的沟通频率。

  无论是公募研究员还是券商研究员,听到“一对一跟踪机制”时,都非常不解。当本报记者就此想求证紫石投资时,电话那头却说“公司现在很好,不方便回答问题”。

  无独有偶。深圳明华信德投资管理公司研究部也有两名资深研究员专门研究国内大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挖掘个股投资机会。

 

  “实际上,私募研究员里也不乏厉害角色。他们对券商、公募或是其他投资机构的报告进行加工,再进行深层次的调查。”彭晓武表示,大型私募如重阳、泽熙等的研究实力就比较强。

  自2004年赵丹阳和他的赤子之心借道信托公司发行信托产品成为私募“阳光化”的第一步后,截至目前,阳光私募的规模已突破1600亿元。据彭晓武透露,目前阳光私募产品约有1900只,公司家数也达到了600多家。按目前的73家公募计算,阳光私募是公募家数的逾8倍。但纵观上市公司一季度的调研情况,名单里鲜有私募出现。即使有,绝大部分也是跟券商、基金等大型机构的研究员一同出现。

  本报记者对深圳主板和中小板的1135份一季报统计发现,600多家阳光私募里只有不足百家去上市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其中泽熙投资、厦门普尔投资、广东新价值投资、朱雀投资等大型私募比较“勤快”,而大部分小型私募却“大门不出”。

  据统计,泽熙投资一季度调研了24家上市公司,厦门普尔投资也调研了23家,而500多家阳光私募却懒得出家门。

 

  暗箱操作

  “私募对券商确实有一定的依赖,双方合作的内容之一,就是券商为其提供研究服务,各大券商研究所里基本上也有专门针对公募和私募的研究服务。”一位大型券商的研究员表示,如果跟券商搞好关系,私募就能方便参加券商组织的针对上市公司的联合调研、电话会议等。

  无论是研究外部报告还是联合调研、电话会议,私募与公募、券商的上述合作并无可厚非。倒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私募开始图谋起公募和券商的“通道”来。

 

  私募信托账号的稀缺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显现至今,深受信托公司抬高信托账号价格之苦。部分私募也将目光移到了公募的专户和券商的集合理财上。

  “有些私募与公募签订投资顾问协议,有些则是让私募完全借用专户的通道投资,或收益分成,或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客户完全由私募自己拉。”彭晓武透露,现在专户的投资也比较广,除了股票等主要的投资工具外,现在也可以投资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了。跟券商的这类合作大抵与公募类似。

  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这类合作一般需要大资金,跟正规专户一样签订专户合同,表面上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最后的操作是客户自己弄,但下单需要通过公司的交易室。

 

  “借用专户通道走的也是灰色地带。下单虽然是公募,但是谁的决策却不好说,这些东西都是没法控制的,法律上也难以界定。”另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如果专户资源主要来源于私募,那公募就相当于卖通道。但不论是投资顾问协议打擦边球还是暗箱操作,法律均难以规范限制。

  “私募与公募、券商的暗箱操作手段多式多样。有的私募买入股票后,可能利用公募接手,有公募的人也靠接盘私募赚钱;私募也可以跟券商合作将股价抬高,比如私募买入股票后,让券商去推广,有时候券商不认可也有可能去推广。”上述私募人士表示,但这些违规行为应该是小部分私募所为。